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日期:2007-06-1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自然生态

    状  况

  自然保护区  2006年,国务院批准在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面积286.25万公顷;批准调整了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四川亚丁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

  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总面积15153.5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面积9169.70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1.06%和60.51%。保护区总面积中,海域面积600万公顷,陆域面积14553.50万公顷,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5.16%。与上年相比,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46个,面积增加158.60万公顷。

  生态系统  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且每种包括多种气候型和土壤型,主要有森林、灌丛、甸、沼泽、草原和稀树草原、荒漠和冻原等,共约595类(群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各类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等。

  物  种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除鱼类外,中国约有脊椎动物2619种,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331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约295种。约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苔藓植物约有2200种,占世界种数的9.1%;蕨类植物有2200~2600种,约占世界种数的22%。有裸子植物10科、34属和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和种数的66.6%、41.5%和37.8%,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子植物约有328科、3123属、30000多种,分别占世界总科、属和种数的75%、30%和10%。此外,中国已记录的昆虫约有3000多种。

  中国物种的特有性较高。在脊椎动物中,特有种数达667种,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在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约有17300种为特有种,约占57%以上。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暨豚、扬子鳄和水杉、银杉、珙桐、台湾杉、银杏、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均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濒危物种  随着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工程的继续推进,通过对濒危物种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大部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急剧下降的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种群动态逐步稳定。朱鹮的数量已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只。2006年,中国人工繁殖成活大熊猫30只,创历史新高,现有人工圈养大熊猫215只。海南坡鹿由30年前的26头发展到1600多头。自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绝迹的东部黑冠长臂猿重新出现在广西。中国的植物园已达到160多个,60%的高等植物物种得到迁地保护。

  湿地生物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100公顷以上的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和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和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620万公顷,包括滨海湿地面积594万公顷,河流湿地面积820万公顷,湖泊湿地面积835万公顷,沼泽湿地面积为1370万公顷。

  中国湿地物种非常丰富。其中植被约有101科、815属和2276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元)。在湿地野生动物中,鱼类有1000多种(或亚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鸟类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56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湿地有记录的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有50种,占30%。

  措施与行动

  【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  为纪念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6月5日组织召开“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安全 巩固中华民族发展根基》的重要讲话。

  【自然保护区管护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国家环保总局、林业局、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召开“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曾培炎副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2006年,财政部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06~2020年)》,对甘肃甘南、云南东川和江西东江源3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组织进行了评审。

  【生物物种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完成《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起草了《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召开了第四次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专利法》的修订工作,增加专利申请时要披露生物遗传资源来源的内容。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出入境生物物种资源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教育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中医药局等部门继续开展的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建立国家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生物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完成阶段性目标。

  农业部组织开展江西等10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调查的野生植物达1700多种(次),采集、鉴定并制作植物标本2200多份,掌握了部分野生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现状。加强农业野生植物研究和利用,确定雷州半岛和海南北部为中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研究形成了61份可以代表中国野生大豆71%的遗传多样性的微核心种质材料;构建了野生大豆、野生稻和小麦近缘野生植物数据库(包括6708份野生大豆、4113份小麦近缘野生植物、7324份野生稻)。优异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

  【外来入侵物种防治】  2006年,在全国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调查。结果表明,26个自然保护区均有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共计131种。岛屿、热带地区等低纬度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危害种类较多,高纬度地区危害较轻、危害种类较少;紫茎泽兰仍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有害物种。

  农业部继续组织实施“十省百县”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重点对豚草、一支黄花、紫茎泽兰等8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进行集中铲除,铲除面积达1443万亩,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53万亩。

  【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  2006年3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在巴西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和《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重点对岛屿生物多样性、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生物多样性、全球生物多样性分类倡议、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第8(j)条及相关条款以及宣传、教育和公众意识等议题进行深入审议,并通过了34项决定。中国首次以缔约方身份参加了《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边会上,GEF/UNEP《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项目》获得奖牌。国家环保总局还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履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家方案》。

  2006年,中国启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和“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是由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牵头,申请全球环境基金赠款支持的一个中长期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全面、综合、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机制。“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加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能力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和监测体系,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建设。

  【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提高认识,着力查处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违法行为。共检查矿山企业2.5万家,关闭、取缔矿山4709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1461家。针对因尾矿库或电厂灰渣库垮塌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安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尾矿库垮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通知》。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总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并经国务院批准,明确要求建立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环保总局、建设部联合召开生态旅游环保工作会议,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省(市、县)建设

  2006年,四川、广西、辽宁、天津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省份达到13个。6月5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上海市闵行区,浙江省安吉县等6个市(区、县)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区、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国家级生态村建设标准(试行)》。

  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为154.5万公顷,其中尾矿堆放91.5万公顷,露天采坑23.0万公顷,采矿塌陷33.0万公顷。

  2006年,中央财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资金达10.6亿元,比2005年增长40%,共安排项目341个,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0多家中央企业的各类矿山,涵盖40多个矿种。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共恢复治理矿山环境面积44841公顷。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

  2006年,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安排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1.5亿元,共安排87个项目,重点支持了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6年,16家国家地质公园和2家世界地质公园相继揭碑开园。全国已揭碑开园的国家(世界)地质公园总数达到81家。

  中国泰山等6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世界地质公园18个。

【分页导航】
第1页:综述 第2页:淡水环境
第3页:海洋环境 第4页:大气环境
第5页:声环境 第6页:固体废物
第7页:辐射环境 第8页:自然生态
第9页:土地与农村环境 第10页:森林
第11页:草原 第12页:气候与自然灾害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