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显赫大街的60年-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一条显赫大街的60年
[日期:2009-04-21]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一条显赫大街的60年

  一项面对长安街行人的问卷调查中,有人提出,座椅没树,没遮挡,坐下来就烫屁股

  1950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林荫大道”工程在长安街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根据规划,从东单路口到西边的府前街东口,在原有15米宽的沥青路南北两侧,各修一条15米宽的新路,新路与旧路之间,种上了四排高大的乔

  “当时我们参加拓马路,还在王府井砌高台,有两三米高,同时要清理沿街很多垃圾。”北京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当时才上初中,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也参加了修建大道的“义务劳动”。

  此时,一幅关于“长安街如何建设”的规划蓝图也慢慢展开。

  请苏联专家帮忙规划

  “解放后不久,苏联专家先做了一次规划,图画得特别简单,就一大条。”原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光器翻开城建档案,指向1949年苏联专家设计的长安街行政建筑设计图。其中,苏联专家提出,利用东交民巷操场空地并沿长安街建设行政办公楼。这一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将北京的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区。

  这一设想却遭到中国本土专家的反对。1950年,梁思成、陈占详刊印长达2.5万字的“梁、陈方案”,其中特别提到沿长安街盖行政大楼这种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建议在西郊发展新的行政中心。

  “就这样,围绕着‘行政中心区位置’的讨论,全国建筑师聚集到北京,反复做规划方案。”赵知敬回忆说,整个50年代对长安街的规划,虽然做了很多,但思路并不太清晰。

  1951年,纺织部、燃料部、工业部在苏联专家提议的空地上一一开工。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今儿盖一栋楼、明儿盖一栋楼”。

  北京急需一个整体规划方案。1953年,北京市委成立了一个规划小组,聘请苏联专家指导。6月下旬,又指定了几位老干部,抽调少数党员青年技术干部,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后,北京市委第一次向中央上报了统一的城市规划意见--- 《改建与扩建北京规划案要点》。

  行政中心最终被确立在旧城,长安街作为“中央主要领导机关所在地”被明确提出。但长安街的布局依然不很清晰。

  1955年到都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赵知敬回忆,那时,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规划专业。于是决定邀请苏联专家来做详细规划。“我们当时就听苏联专家讲课,每天看苏联的教科书。”在“苏联专家结合娃娃兵”的模式下,完成了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在这份方案中,长安街的蓝图基本绘定。新的北京城被定性为“全国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长安街则肩负起全力体现这一主题的重任:中央其他部门和有全国意义的重大建筑,将沿长安街等重要干道布置。

  “大马路主义”

  1958年方案的执笔者之一、时任北京城市规划管理局总图室主任的陈干,对长安街作为北京“东西轴线”的建设,满心憧憬。他希望通过长安街的规划,形成有别于紫禁城的轴线,与传统的南北轴线相交于天安门广场,确定出北京城新的 “零点”(城市坐标)。

  在赵知敬这些老北京心中,长安街能作为“东西轴线”是由它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它是北京旧城最宽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而且又临近天安门广场。

  长安街在历史上正式的长度只有3.8公里,从东单到西单。“东单往东到建国门,西单往西到复兴门都没有路。要走,只有穿胡同,拐几个弯,就跟血管似的。胡同只有6米左右的宽度。每天公共汽车在里面满满当当地开着。”赵知敬回忆说。

  这样的格局在1958年被彻底改变。国庆十周年前夕,西单到复兴门的邱祖胡同等,东单到建国门的裱褙胡同等,全被拆除,修起了35米宽的沥青路,复兴门到建国门全线贯通,长安街长长了---6.7公里。道路彻底打通,为两侧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十年大庆为长安街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董光器看来,如果只有3.8公里,长安街根本没法进行大规模建设。

  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一个禁区也在打破:古代建筑不能动。事实上,从1952年拆除长安左门和右门开始,“古建筑的拆与保”的交锋就在不断上演,当长安街向着具有“首都风貌”的大干线思路发展,双塔寺、牌楼这些古迹,都随着不断翻新的长安街景象,走入历史。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