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的历史功能和传统风貌与紫禁城的“整体性”分不开-理论研究-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皇城的历史功能和传统风貌与紫禁城的“整体性”分不开
[日期:2010-03-18]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郑孝燮   发表评论(0)打印



古都北京皇城的历吏功能和传统风貌与紫禁城的"整体性"分不开

迎接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

  历吏是根,"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龚自珍)。北京故宫属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对故宫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除对它本身的"真实性"外,必须连同它的外围"整体性"在内。为此,试就紫禁城外围有关皇城的史料与建筑,一并作些浅陋的探索,并祝贺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

  皇城与宫城是有机结合的分不开的整体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从整体布局和整体风貌的完美而言,先有隋唐长安,后有明清北京。明清北京尤为后来居上。

  隋唐长安首先划时代地规划了皇城区一一形成了沿中轴线与宫城相连的"唯列府寺,不与民杂居"的国家行政、军事中枢机关区。皇城区还遵照礼制布置了"左祖右社",以及为宫廷生活供应服务等的系统单位。皇城区属于"不与民杂居",并筑有城墙、城门的"禁区"。隋唐长安的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呈"日"字形相连的布局,与北京明清的紫禁城居中,皇城环绕宫城四周呈"回"字形的布局不一样。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这一古代制度发展到了出现皇城以后,"卫君之城。就不单是宫城,而是宫城加皇城了。明清北京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巍峨壮丽,皇城四周城墙筑以红墙黄琉璃瓦顶,称"红门拦马墙"。这一圈属于皇家"禁区"的标志特别明显。这就说明了紫禁城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皇城有机结合为一刻也离不开的整体性关系。保护紫禁城不可能"独善其身"。

  明清北京,围绕紫禁城的皇城,略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2750米,总占地6.8平方公里。皇城的东西南北四面的"红门拦乌墙"各辟一门,南面的门,就是皇城正门的天安门(明承天门)。沿天安门的左右,还筑有向南伸出的"红门拦马墙",东西夹特,形如乒乓球拍的手柄,再南端是天安门的外门大清门(大明门)。这个手柄东西宽60米,南北长300米,形成为当时的"V"字形天街广场(即今日天安门广场的前身)。以紫禁城为中心的中轴线,把皇城分为东边窄,西边宽的两区。这是因为西边有西苑三海的宽阔水面,东边有南北向的通惠河的原因。

  紫禁城是皇帝从政和起居的大内。偌大的紫禁城虽然尽善尽美,毕竟随着发展的需求也会有地方不够用的时候。这就必须作出考虑和决定,把有些皇家建筑伸入到紫禁城外院的皇城去营建。如明朝的御用档案馆"皇史宬"(南池子),皇家道观"大光明殿"(西安门内)和"大高玄殿"(景山外西),清朝帝王的家庙景山后山的"寿皇殿"。甚至明朝前期在皇城南池子一带营建的"南内"宫苑等。这里还要特别指出:遵循周礼沿中轴线规划的"天子五门三朝",其中的"三门一朝"则是庄严地布置在皇城内宫城南的中轴线上。

  从皇城至宫城的“天子五门三朝”

  封建王朝建立国都与"择国(都)之中而立宫",属于以礼治国的大事。总是遵循《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关于王城规划布局的经典规范。此外还有《仪礼》关于"天子五门三朝"礼仪活动的建筑环境也必需纳入规划。明清北京从天安门至景山直贯皇城、紫禁城,突出五门三朝的中轴线布局,塑造了一片金光闪烁、壮丽辉煌、主题突出、虚实结合、节奏鲜明的皇家建筑群,谱写了一部气势磅礴、惟我独尊的凝固的古都王城乐章。其中的"天子五门三朝"更是堪称我国建筑历史的最杰出的篇章。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能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方面,也更重要。"

  “天子五门三朝”的原名很古老,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层一层的门阙古建筑考查对照它们的周礼原称如下:皋门(明承天门、清天安门)--库门(端门)--雉门--应门(明奉天门、清太和门)路门(乾清门)。第一道相当于天安门的"皋门"的"皋"字,意指高远。明清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城楼高耸,北距宫城比较远,中间还隔着端门。第二道相当于端门的"库门"是宫城的外门,建筑等级形制与承天门相同。库门原先困临近兵器库而得名。南京明宫城外的端门旁有库,北京无。第三道相当干午门的"雉门",形制独特,中间有城楼,左右对称,前有双阙。这三道天子之门皆在宫城之外。它们之间的中轴线上的建筑空间地带就是外朝。

  此外的天子二门则在宫城以内。即:第四道门称"应门",相当于紫禁城三大殿前的明代奉天门(清代太和门),是宫城之内的治朝正门,治朝相当于太和殿的正朝。第五道门称"路门",相当于紫禁城后三宫的乾清门,是内廷燕朝的正门。燕朝相当千内廷的朝。清朝皇帝还常在乾清门听政,称为"御门听政"。

  皇城内宫城以南的"天子三门与一朝"

  《同礼》记注:"皋门(天安门)之内,外朝也"。又说"外朝在雉门(午门)之外者。"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天子五门三朝"之中有三门和一朝是在紫禁诚外的天安门至午门之间加上端门的中轴线上。这一段"三门一朝"正是古都王城交响乐的恢弘的前奏乐章。

  作为前奏乐章的这段外朝三门,共由三座不同的城门、两段不同距离的御道空间,还有坛庙庭院方正宽广,古柏森森,加以肃穆庄严的左太庙、右社稷统一合成。

  巍然屹立的天安门,总高37米多,九开间,五进深,重檐歇山,斗拱彩绘如制,琉璃黄瓦顶,雄峙皇城的红墙之上。下有城门五洞,外有金水御河一道及汉白玉桥五座,直对五座城门。桥前还有石狮、华表等雕刻。天安门前就是当时皇家

  的T宇型广场,60米宽,600米长,两边还建有千步廊。最南端居中的是皇城的外门大明门(大清门)。

  皇帝颁发诏书,礼定在外朝的第一道城门天安门隆重举行。清代称为"金凤颁诏"之礼。颁自太和殿的"黄纸墨书,玉玺红印"的诏书,载上"龙亭";在官员、卫士、仪仗及乐队护送下,抬至天安门城楼,正式宣读,诏告天下。宣读毕即用"金凤凰"(铜制)衔着,再用锦绳从城楼系下,由礼部接诏,颁发各地。明朝在承天门先有颁诏之礼。清承明制,并改明制的"椟"为"金凤"颁诏。

  外朝的第二道城门是距天安门以北很近的端门,建筑等级形制与天安门完全一样。端门是属于午门的外门。礼制上它又是天街御道与"左祖右社"间的礼仪之门。

  外朝的第三座城门是午门。城楼高达35米,下为红色城台,整体平面呈"┌┐"形。缘自古代双阙的午门建筑,气势壮丽而又庄重森然。正中的城楼九开间,五间进深,重檐庑殿,斗拱彩绘如制,琉璃黄瓦屋顶。两翼的红色城台双阙,上建单檐通脊的廊庑,并在四角处各建一座重檐攒尖顶方楼,屋顶全是琉璃黄瓦。所以午门又总称五凤楼。午门正面有三座平顶门洞,两翼各有一座朝东或朝西的进门转弯的平顶门洞。这样,午门的城台背面就朝北的五座券顶门洞面向太和门与三大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古建筑家单士元先生称:"古时宫门前树两观以标志宫门,登其上可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还说"午门城阙是唐宋以来宫门正门形式的延续,两翼合抱是出自防御更加严密的需要。……此阙形成三面包围的封闭性广场,显得城墙格外壮丽和高大,门禁也更森然。"

  紫禁城的南北东西四门,惟有正门午门最尊。外朝的政治活动、礼制活动,也以在午门举行的最多。

  一是午门又称午朝门。这是因为文武百官进宫上朝,或举行"殿试"之年考生进宫,均需先到午门外等候。

  "二是午门"颁朔之礼"--清朝定期每年阴历九月初一,在午门举行"颁朔"之礼。届时在午门前设置三张台案,摆上明年的《时宪书》又称《皇历》(由内务府钦天监研制,提供)。中案上的献给皇帝,左右案上的颁给王公百官。明朝早有此礼,不在午门,而是在皇极门(清太和门)举行。午门"颁朔之礼"相当隆重,可以"比于大朝会"。

  三是"午门献俘"之礼--"俘"主要是民族分裂战争的俘虏。先是"择吉日"在太庙和社稷坛献祭。次日在午门广场向皇帝献俘,并奏乐贺凯旋。那时"王公官员咸集","皇帝御午门楼,由兵部官奏:某地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若是恩赦不诛,则宣旨释俘,俘叩首,将校引出"。不少获释的俘首,往往会受到宽厚待遇,甚至"赐府宅"、"加禄"等。清康乾时期采取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民族政策,就包含类似的重大措施。

  四是"午门廷杖"之刑--这是外朝政策活动的特殊一页。例如,明朝嘉靖初年的"午门廷杖":就是因为群臣哭谏维护先帝封谥法统(史称"大礼仪"事件),与嘉靖皇帝的主张相违背,使这位皇帝大怒,竞然下旨在午门广场用棍刑责打哭谏134员大臣。午门广场"列校(锦衣卫校卫)百人,手执木棍。每打五杖换一人,每喝一声,环列校卫大喊响应。受杖者血肉模糊。百三十多大臣中,当场有17员被打死。"

  这里需耍指出:以上所指的"外朝",实即《考工记》中"面朝后市"的"面朝"或称"前朝后市"的"前朝"。与紫禁城内的"外朝内廷"(源于《周礼》的治朝与燕朝)的"外朝"名称有区别,注意勿混淆。

  紫禁城之北,中轴线上的"镇山"

  紫禁城威严壮丽,中轴主导全局。南有"三门一朝"形成大前奏;北有景山作为风水"镇山",象征前朝亡、木朝兴的压轴。景山横跨中轴线,五峰并峙,中峰突出,东西对称。原是明朝挖紫禁城护城河及西苑南海时取土堆筑的人工山。景山又是距紫禁城最近的后苑,明清两代均有营建。山顶中峰的万春亭及左右山峰上的亭子就是乾隆时建的五座佛亭。明代称为万岁山的景山,树木成荫,鹤鹿成群,是皇帝登高、射箭、演武、游赏、饮宴之

  地。清朝顺治时改万岁山名为景山。乾隆时期在景山扩建、改建了较多建筑,同时仍旧保持箭射武场。景山有山无水,山是北京城内最高最长的,特别是山后中轴线上有乾隆时移建、扩建的寿皇殿。那是除皇城的"左祖太庙。和紫禁城内的"奉先殿"之外的又一座皇帝家庙。山前中轴线上建有祭孔子和讲学的绮望楼。绮望楼,高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卷棚顶歇山,黄琉璃瓦顶,四周台基有汉白玉栏杆。乾隆时建成后在此办官学。

  山后的寿皇殿是景山等级最高的主体建筑,正殿九间,左右山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外固三层汉白玉栏杆台基。正门外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东西南三面建有高大的四柱三门九楼牌坊及石狮等。建筑形制如太庙,只是祭祖时"不乐舞,不读祝。"寿皇殿正殿每年除夕要悬挂出清皇室祖先的绘像。元旦这天,皇帝在紫禁城奉先殿行礼毕,再到景山寿皇殿大祭,王公随同祭祖行礼。除夕和初二是皇子轮班至寿皇殿祭祖行礼。

  景山东西两区,没有等级很高的建筑,只是正殿五问的观德殿和永忍殿以及三间或五问的庙宇。如东区的关帝庙、真武庙,以及西区的龙王庙等。此外景山东区另有内务府为宫廷演戏而设立的类似演员培训班的"内学"与"外学"用的几十间房屋。宫廷演戏原先只由太监学戏演戏。培训太监学戏的地方称"内学",设在景山。乾隆南巡后,从苏杭等地召民间名伶入宫演戏和教戏,称为"外学"。他们到京后住在景山,同时还教州"内学"的太监学戏。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多种灿烂文化艺术的结晶,它的根基半在民间,半在宫廷。封建社会至民国时期,我国各行各业都迷信自己行业的祖师爷或行业神。戏曲行供奉的神"男日喜神,女日喜音圣母,今移其庙在景山后。可见景山与当时戏曲行业的关系多么深厚。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筑景山,象征镇压前朝王气。末代皇帝崇帧吊死在景山东麓,留下了明亡的历史悲剧的遗迹。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