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北林毕业生作品之游憩区景观管理研究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巨大城市工作压力,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城市郊区因为保留了较为自然的环境,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需要而成为了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的重要目的地。郊野的森林公园和其他形式的景区成为了城市郊区游憩空间的有机和重要的组成成分。这些景区的存在起着保护和维持自然资源和生态功能并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双重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游憩区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以达到其自身保护功能和游憩功能的实现。景观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在郊野的森林公园等景区也呈现出其特殊的形式。景观是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地理要素的综合体。对景观的保护在自然保护层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景观也是一种资源,景观的多样性和美学价值使景区产生持续的旅游和游憩吸引力,并给人们带来多样的和特殊的游憩休闲体验。但是,景观也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而遭到破坏,在游憩区中,不良的设施建设和游人的不良行为均有可能导致景观破坏的结果。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景观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尤其在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对景观的科学管理更加凸现出了迫切性和紧要性。 但是,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对景观的研究和对游憩区的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对游憩区尤其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游憩区的景观管理研究成果十分缺乏。游憩区大都分布于城市周边,它们是自然生态价值和人类活动社会经济价值的综合体,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重要敏感地带。如何在景观层面对相关游憩区进行科学管理,是景区本身社会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得以统一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端,北临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脉,地形植被复杂多样。同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北京周边人类活动的历史久远,人类活动遗迹多样。这些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景观类型。北京市郊野森林资源丰富,北京从1992年开始建设森林公园,至今已有1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市级森林公园,同时在城市周边分布着26个不同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包含了山岳、溶洞、湖泊、瀑布和森林等多种景观类型。这些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在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首都人民的业余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北京郊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景区游憩产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有必要对游憩区的景观管理思路进行必要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对景观和景观管理研究发展历史和内涵的总结,得出景观管理的基本内涵,为景观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通过对景观敏感度理论的探讨,讨论其在景观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并分别对俞孔坚和S.D.Kennedy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景观敏感度理论实践的相关思路。 (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八达岭林场红叶岭游憩区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为其进行景观管理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方法。 (三)研究发展及现状 人类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但是部分因为景观的概念的演化,部分是因为现实操作的复杂,至今没有确认的景观规划和景观管理的定义。纵观近几年来的景观规划的论文,大都以实际的景观规划工作为主线来进行论述,缺乏理论性的文章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而在景观管理领域,管理本身即是一个具有宽泛内涵的概念,而且管理本身具有目标和资源的指向性,这使景观管理本身并不容易用概念来表述。虽然有的学者认为景观规划管理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的生态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张金屯,2003)[1]。但是仅将景观管理作为景观水平的生态学问题的实践显然有些过于狭窄了,管理本身就带有资源和效益的指向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学的问题。在最近的景观管理的相关文献中,可以总结出目前的景观规划和管理研究方向主要表现在: (1)对景观的描述性的研究。 斯蒂芬和L.J.史密斯在其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吴必虎译,1992)中对关于游憩现象的区位描述作了十分详细的分析[2]。有学者(P.H.Gobster,1999)提出了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冲突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3]。在景观评价理论方面,L.B.利奥波得(Leopold)、R.B.利顿(Litton)在景观映像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2],而Daniel等人在景观美学评价的心理物理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4],俞孔坚(1988)等也在景观美学评价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例的研究[5]。至今,心理物理学的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法和LCJ(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法依然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6-11]。 (2)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借鉴和吸收。 景观规划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使得多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其中GIS发展为整个景观学科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许多文献都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并不断采用新方法来丰富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内涵。邓运员等(2006)对凤凰古城的人文聚落景观进行了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12]。仝川等(2003)采取对景观健康进行评价的方式,从土地利用、农业系统、林业系统、牧业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5个方面论述了景观管理的策略和方法[13]。廖邦洪等(2005)对森林景观可视化研究现状及历史进行了介绍,尤其对LMS(Landscape Management System)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提出景观管理是对整个景观的管理,而不应当把眼光局限在景观的某个要素[14]。欧阳勋志等(2004)从景观评价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应用多种技术建立景观管理系统的重要性[15]。 (3)对特定空间或经营管理对象进行的研究。 卢艳艳(2007)、张玉钧(2005)等分别对公园和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对象进行了景观管理方面的相关讨论[16,17]。艾友明(2007)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工具和管理目的四个方面对城市景观的管理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城市景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8]。 (4)从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管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从景观概念的一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景观是生态系统的载体。尤其在当今绿色文明和生态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生态系统管理以及土地管理成为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热点。甄霖等(2007)采用了参与式社区评估法,对泾河流域的土地等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意见[19]。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单纯景观管理和规划方面相关的文献十分稀少,但是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所谓景观生态规划却有不少学者在进行讨论[20,21]。 (5)从视觉管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城市景观管理和建筑景观规划方面,在一些风景林的营造和建设中也有所提及[7,22]。 可以肯定的是,景区的管理活动需要和生态学的原理相结合,科学的景观管理活动是建立在对景观本身详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景观管理活动更加有效,使景区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是利用案例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景观敏感度理论作为一种景观管理思路的优势和缺陷,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软件,探寻景观敏感度分析在arcview软件下的操作可行性。以八达岭林场红叶岭游憩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对八达岭红叶岭游憩区的游憩景观管理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2.技术路线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