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景观访谈-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生产性景观访谈
[日期:2010-07-02]  来源:《景观设计学》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根据史学家的资料,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房前屋后的果蔬圃。园、囿这些文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外围的方框表示一定的边界或墙垣,方框内则表示栽培植物或蓄养动物。而在西方,景观设计师也主要来源农场主、牧场主。可以说,生产是景观的最早的功能。在中国,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园林结合生产”的运动。而在当今快速的城市化之下,大量的农田被蚕食,残存在城市中的农业也一度被认为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隐患。当景观的生产性功能再一次被强调,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错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生产性景观呢?

  这次我们邀请了CPUL概念的提出者卡特林·波尔,被誉为“世界生态建筑之父”的保罗·索莱里,经历过中国“园林结合生产”的老一辈专家程绪珂、苏雪痕,生产性植物景观的研究者蔡建国以及生产性景观的使用者张福昌,一同来畅谈这一话题。

  访谈对象:

  1.保罗·索莱里:1919年出生,意大利裔美籍建筑师与城市规划理论家,被誉为“世界生态建筑之父”。

  2.程绪珂:1922年出生,中国著名园林专家,原上海园林局首任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生态园林的倡导者。

  3.苏雪痕:中国园林植物学科带头人,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系主任,花卉所所长。编有《植物造景》、《中国木本观赏植物图鉴》Ⅰ、Ⅱ等。

  4.卡特林·波尔:英国波尔与维翁建筑事务所负责人,布莱顿大学建筑系高级讲师。

  5.蔡建国: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方向负责人,园林植物教研室主任。

  6.张福昌: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除了专家的观念以外,我们也展开了一次针对生产性景观认知的调查,景观设计师与公众之间出现的差异也值得我们仔细反思。

 

【分页导航】
第1页:引言 第2页:保罗·索莱里
第3页:程绪珂 第4页:苏雪痕
第5页:卡特林·波尔 第6页:蔡建国
第7页:张福昌 第8页:调查问卷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