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景观访谈-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生产性景观访谈
[日期:2010-07-02]  来源:《景观设计学》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 苏雪痕:创造绿色GDP大有可为

  LAC:您能否回顾一下建国后20世纪60年代“园林结合生产”的这段历史?

  苏雪痕:园林景观主要有3个功能,观赏功能、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在60年代初困难时期之前,园林上的功能,往往强调观赏,把观赏放在第一的,其次才是改善环境,最后是生产功能。但是一到了困难的时候,就把生产功能提得很高。

  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我们在园林建设里边,提出了结合生产的问题。各个城市的提法是不一样的,南京提的是园林生产化,杭州提出来的是结合生产,上海好像也是提的结合生产,这就是有明显区别的。南京甚至希望把绿篱都改成栀子花来提取香精,但是修剪以后观花就很困难了。以前的上海酿造二厂,一共6h m2地,土地性质很差。他们第一步绿化就种了大量的蓖麻,蓖麻籽拿下来打成油,上交国家换成食用油,供职工食堂使用还绰绰有余。他们在厂房周围种了葡萄,葡萄架一直搭到屋顶,使酿造车间不但能在酷热的时候降温而且能保持温度稳定,有利于生产。在土壤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开始种了好多梨,梨对土壤要求不是很高的。后来种苹果、种桃,向日葵。这些水果可以解决工人一年里1/3以上的水果供应,既达到了美化目的,而且苹果花、梨花、桃花盛开都是很美的景观,生产车间和职工都得利了,环境也变好了。这是当时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你说直接生产能整个给否定吗,是不行的,但是搞什么生产化行吗?因为“化”是彻头彻尾全盘为生产用的,所以也不行的。园林能不能结合生产?我认为是能!南京当时留下来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玄武湖的藕和藕粉、一个是雨花台的茶。在这么长时间里,这几样留下来的,可以作为证明园林里的植物是有用的,可以结合生产的。看你用在哪,并不是在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在风景区、大面积的地方,那是起作用的。比如说玄武湖大片的荷花,花季照开不误,开完了莲蓬摘掉,底下的藕结,到了冬天稀疏一下,挖掉一些。你说茶叶,在山坡上的茶田挺漂亮的,这也不影响。景观要求同样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目的下,它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生产应该是怎样的度呢?种树是为了砍伐当材吗?种花是为了摘花以后提香精吗?仅仅只是这个目的吗?它到底能有多少产值?太微薄。从历史经验来讲,我们不能全部的肯定,也不能全部的否定,要承认植物是有生产效益的,但这仅仅是它的直接生产效益。我们最后提倡的,在城市里并不是直接的生产,而是间接的绿色GDP,就是把改善环境的功能提到前面来。其实在国外,第一个功能是改善环境。植物降低了温度、增加了湿度、净化了空气、减少了细菌。环境好了,生病少了,医疗省了,出勤率高了,空调原来开10个小时,现在开3个小时就够了,省电了,把它再转换成产值。这么算下来,它的产值要比直接生产的价值要高出20几倍,所以现在提倡绿色的GDP。

  LAC:您觉得应该怎样衡量景观的生产性价值?

  苏雪痕:植物的生产性功能的例子很多,上面提到的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氧气,这些价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比如说常春藤、吊兰这些碳四植物,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很强,如果是放在屋里,比空气净化器都要强得多,既美观,又能产生氧气。还有很多工厂有毒气体很多,那植物能起两个作用,一种是它能吸收有毒气体,一种是检测,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你一看这个植物不行了,就知道有毒气体超标了。这些都是植物的产值。

  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做过一个北京市科协的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的研究,综合研究北京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当时北京搞了好多片儿林,所谓片儿林就是国家鼓励农民种树,不种粮食,因为有些地方种树的产值要高于粮食。同时,北京也需要大量的绿地,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利农民的补偿措施。当时的片儿林,有点像苗圃的大苗区,这边一片的毛白杨,那边一片的桧柏,这边一片的臭椿。我们衡量绿地生态效益标准是单位面积的绿量,即1m2上面绿色的叶子的总量是多少?1m2种的乔木和1m2种的草坪的绿量完全不一样,坪往往只能是种乔木的1/7~1/20。如果1m2里有乔木、灌木、地被,那单位面积的绿量,不知道要大出多少了。但是在乔木下的灌木,要耐阴的灌木,耐阴的灌木底下再有耐阴的草坪。

  我们当时对于北京市的80种木本及草本植物,做了它的需光度、耐阴性的研究。我们在靠近机场附近的金盏乡做实验,用课题费买了10斤二月兰,在柳树下播种。第二年开花出籽以后,农民一看,第三年不用我们去宣传,他就种上了。为什么?当时的二月兰的种子相当贵,请临时工采收一斤要50元呢,国家林业局进出口的售价,能达到380元。种子那么值钱,农户会不弄吗?你们现在去郊区看,都是二月兰了。二月兰花期在北京很长,它从3月下旬一直开到5月上旬。另外,它的早春返青特别早,冬季保持绿色期又长,很耐阴,功能是综合的。成片的二月兰也是很漂亮的。在日本有一个风景区,在海边,3种植物,一种是油菜,金黄色的色带,一种是二月兰,紫色的色带,第三个就是紫罗兰,紫罗兰有红色的,也有一些白色的,这3种花种在海边上,很空旷,非常壮观。曾经有人说:“植物景观没有量就没有美(No industry no beauty at all)”。

  LAC:您认为植物景观设计城市建设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苏雪痕:第一,景观是一个综合的学科,并不是一个学园林,或者一个学建筑的就能完成的。第二点,在这里边植物景观的比重,它应该是最高的。就像刚才讲到景观的3个功能的更应该强调人居环境的功能。而且我是这么感觉到,传统的园林的含义,范围要扩大。从体制上来讲,像林业和园林,有的城市合在一起了。园林过去是小范围的,私家、皇家园林,慢慢变成公共、城市园林。城市也在不断扩大,它也在扩大。我认为这个范围,会纳入到国土治理的范围。比如说我们有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海岸线的盐碱地怎么去建设。天津园林科研所有一个治理海岸线盐碱地的课题,我建议他们在现有的海岸带去做调研植物,然后用它们进行快繁,再利用它们去绿化。不盲目地采用外来耐盐碱的植物去试种,这样成本低、见效快,最现实。

  现在我们也要更加重视地球的肾—湿地了。我们国家最好的湿地公园就是香港的米埔湿地公园。它绝对不是光一个园林能做的,肯定有昆虫学家、鱼类学家、鸟类学家、再加上园林几方面合在一块的。植物景观设计是我们园林专业拿手的绝活,林业的、植物学的、观赏园艺的都干不了,建筑学、城规、环艺、美术知识背景的设计师更不熟悉植物了,园林中的硬质景观,钢筋水泥、砖瓦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只能增加热岛效应,但建筑、广场、道路、小品在综合性园林中也是必须要有的,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只有植物景观才能起到这样作用,因此硬质景观和植物景观应有度的问题,植物景观设计要符合科学性、艺术性、文学性、实用性。并不是任何一个水井就是湿地,湿地有它的科学性。你要设计湿地公园,要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你要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你首先要形成食物链,对不对?懂得植物景观,你就知道哪些是吸引蜜蜂来的,哪些是吸引蝴蝶来的,哪些是吸引鸟类来的,水里的哪些植物种下去以后是有利于小鱼、小虾来的,利于大鱼来产卵的。哪些种下去以后底下有好多螺蛳都出来了,对不对?有了这个食物链,它才有生物链,有了生物链以后才有湿地生态系统。

  LAC:您认为如何在城市景观中实现植物景观的生产性功能?

  苏雪痕:第一个应该搞一个城市的植物规划,接着就绿地系统规划,然后就是各个项目了。环城绿地、道路、人行道绿带,公园、花园、植物园、广场,这些里边你要掌握好比例,而且你设计的时候要统盘考虑,这样才行。

  做植物规划,第一个你要摸清家底。比如我们北京,那你先要把百花山、雾灵山有哪些野生资源给它摸清了。然后把城市的现状摸清了,现在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种树种,长的怎么样?哪些种是我们本地的?哪些外面引来的,表现怎么样?生产情况怎么样?第二你要去了解古籍中记载的,自古以来哪些植物在我们这里用的。第三个调查古树名木,在这里几百年、上千年以上生长的植物那是最合适的。在多方面调查情况下再做规划。做规划首先是要考虑这个城市应该主要的面貌是什么?比如说福州叫榕城,是以小叶榕为主的。广州叫棉城,是以木棉为主的。成都古代也叫蓉城,是因为城市里很多木芙蓉。这个我们就叫基调树种,那洛阳、菏泽,这应该是牡丹为主,对不对?所以他们要国家批国家级牡丹城,而城市里边根本见不到多少牡丹,根本没有代表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怎么批?接下来就要考虑生物多样性,采用的种类尽量多比较好,但也要考虑城市具体的气候条件,确定城市能用的植物种类数量。

  南宁在建设生产过程当中他是很积极的,他的行道树种什么?芒果、扁桃、菠萝、蒲葵。所以这个就该讨论了,你说那个果树上街,第一个绿地条件和果园不一样,结不了多少果?在老百姓素质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对管理维护的要求就会很高。所以果树上街我认为不太合适,但是管理好了,行道树结果时没有被破坏和偷窃,这就有很大的精神文明及政治影响。果树要种,关键种在什么地点,种在显眼处,在游人监督下破坏就少了。像采摘园,北京的采摘园,我最喜欢春天去采那个樱桃,樱桃一边吃一边采,很有趣。

  硬质景观都有美观和实用功能的双重要求,而软质的植物景观更有结合生产的直接和间接生产功能,所以有硬质景观背景知识的设计师要逐步了解植物。比如我刚才讲的,如果你要做湿地应该种什么植物,比如吸引蜜蜂,那国槐有槐树蜜,枣有枣蜜,荆条有荆条蜜。椴树有椴树蜜,比如种桑树、柿子、李、杏儿、樱桃、山里红、毛樱桃,那么鸟都会来。第二就是目前我国的水体大都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我曾经带过一个博士研究生,我就给他一个任务,让他找24种植物,给它定性,哪种植物对哪种有害元素吸收能力最强,对氮、钾、磷、镁、锌的吸收能力都分别做出来。自然水体的水位常在变动,有常水位、洪水位、枯水位等,然后做实验,哪种植物最耐湿,哪种最耐干,哪种既耐干又耐湿,那这类植物就是最优的。然后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配植,出方案,研究成果就能直接应用在设计上。

 

【分页导航】
第1页:引言 第2页:保罗·索莱里
第3页:程绪珂 第4页:苏雪痕
第5页:卡特林·波尔 第6页:蔡建国
第7页:张福昌 第8页:调查问卷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